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,是广州的立根之本,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如何推动广州由“制造大市”向“智造强市”迈进?
去年广州市两会上,广州市人大代表、广州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党组成员、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洪芹华建议,要紧扣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根本要求,通过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转化、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四方面举措,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,推进“数字+制造”融合发展。
广州制造业处在迭代升级关键时期
2022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.2万亿元,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数字经济大国。2023年1-11月,广州规上工业总产值2.16万亿元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20%,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60%。
制造业是广州的产业底蕴和发展根基。广州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,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,工业总体规模、综合实力、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。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广州首次明确提出“坚持产业第一、制造业立市”。在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2022年工作安排中,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”“制造业立市”均占据“开篇C位”。
“当前,广州制造业正处在迭代升级的关键时期,我们需要更多的数字经济发展主体来助力推动,形成更加强大的动力源。”洪芹华说。
在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新征程中,洪芹华认为,要紧扣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根本要求,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,加快推进“数字+制造”融合发展,推动“制造大市”向“智造强市”迈进。
四举措助力“数字+制造”融合发展
目前,广州已建成5G基站超9.1万座,部署华南唯一的国际IPv6根服务器,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多、应用范围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。“这些都是我们的丰厚家底和发展优势。”洪芹华建议,接下来,要继续加快建设以5G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,形成更具系统、更大密度、更广覆盖范围的基础底座,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。
其次,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转化,发挥“政府+市场+企业”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效应,以龙头企业为牵引,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,串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共同构建数字经济创研、创新、创造“三创”战略联盟,将基础研究“最先一公里”和成果转化、市场应用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机衔接,推动样品、产品、商品链式转化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还要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,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。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为例,洪芹华介绍,作为数字技术中转站和转换器,搭建数字经济技术转化平台,这里将数字技术传输到各类型企业中,贯穿到线上营销、远程协作、订单管理、智能生产等各环节,帮助降低生产成本、提升生产效率,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转型。
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方面,洪芹华指出:“广州要加快战略发展规划步伐,突出重点片区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领域等,形成路线图,引领全市上下各政府主体、全体企业主体沿着数字经济这条新赛道快速奔跑,当好全国的火车头和领头羊。”